空大

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中國官媒:夜郎自大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近期曾多次干涉中國內政,炒作涉疆、涉台等反華議題。當地時間22日,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宣布該國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立陶宛的舉動雖然開了個“壞頭”,但17+1不會因為某些國家的退出就搞不下去了,“我們應該讓17+1得到更多的合作成果,讓立陶宛這樣的國家退出後感到後悔”。

17+1 是什麼?

 

立陶宛議員「蘭斯伯格斯 Gabrielius Landsbergis」當日宣布了立陶宛退出17+1的決定。蘭斯伯格斯稱,立陶宛已不再將自己視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的一員,也不再參與該倡議,立陶宛已經事實上退出該機制。

蘭斯伯格斯還敦促其他歐洲國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機制,攻擊該機制對歐盟構成了分裂因素。他聲稱,歐盟成員國應當放棄分裂的17+1模式,轉而採用更有效、更團結的『27+1』模式來一致應對中國。當歐盟所有成員國和歐盟機構共同行動時,歐盟才是最強大的。蘭斯伯格斯稱,27個成員國的團結是歐盟與外部夥伴關係成功的關鍵,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不例外。

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引述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的話稱,中國不了解立陶宛的舉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共同倡導成立的跨區域合作機制,符合各方共謀發展的願望,並非僅由中方一家主導,而是各方基於自願參與、共商共建、開放包容等原則開展合作。該發言人強調,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製成立9年來,取得了豐富的合作成果,給有關國家帶來了切實利益,也為中歐關係帶來了新面貌。

其實,立陶宛早就在為“退出”放風。立陶宛國家電視台今年3月曾透露,該國議會外交委員會2月就已同意退出“17+1”。但立陶宛官方沒把話說死,只是宣稱這個合作機制沒給立陶宛帶來“預期的好處”。立陶宛外交部當時稱,即便退出“也不意味著結束”:該國計劃“集中精力發展與中國的雙邊經濟關係,並在歐盟與中國合作框架中發展”。

儘管此次立陶宛以“歐盟團結”為理由宣布退出“17+1”,但這並不能掩蓋該國政府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對華政策上顯示的惡意。本月20日,立陶宛議會通過一項涉疆動議,污衊中國在新疆實施所謂的“種族滅絕”,敦促聯合國調查子虛烏有的所謂“拘留營”,並要求歐盟委員會重新審查與中國的關係。

對於這份反華決議,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當天就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立陶宛部分議員罔顧中國在新疆等地取得的人權事業發展成就以及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有效措施,惡意炮製反華決議,是一出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的拙劣政治表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1日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立陶宛有關方面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避免損害中立關係大局。

今年3月,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曾宣布,該國有意加強與亞洲的經濟和“外交”聯繫,並使其更加多樣化,其中一項計劃就是在今年年底於台灣地區開設“貿易代表辦公室” ,此舉也遭到中國外交部的堅決反對。今年1月,立陶宛還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機場使用中國同方威視生產的行李安檢設備。此外,該國還數度渲染“中國威脅論”。

立陶宛這樣一個小國,卻在反華議題上頻頻出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一方面,這背後有來自美國的推動,立陶宛是一個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隨著中美競爭加劇,該國開始重新考慮站位。波羅的海新聞網22日引述俄羅斯的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瓦維洛夫的話報導稱,立陶宛正在盲目和魯莽地追隨美國的政策,這是十分危險的,會給立陶宛國家利益帶來重大損失。

另一方面,崔洪建表示,立陶宛的舉措也與近期中歐關係緊張有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中國宣布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的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制裁,名單中就包括一名立陶宛議會議員。法新社22日也評論稱,立陶宛的舉動是中國與歐盟關係發生變化的最新跡象。本月20日,歐洲議會通過有關凍結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的動議,並聲稱將中國撤銷對歐方制裁作為批准有關協定的前提。 “間隔兩天,立陶宛就宣布退出‘17+1’,這明顯是一種‘借勢’”,崔洪建說。

立陶宛的退出不會影響“17+1”整體的合作和發展,對於這一機製而言,自2012年成立以來,國際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中東歐國家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17+1本身是基於自願的,某些國家的退出某種程度上有利於17+1機制更加聚焦務實合作,可以更好地調整方向與發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剧搜博客 » 立陶宛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中國官媒:夜郎自大

评论 1

4 + 9 =
  1. #1

    rg

    匿名 4年前 (2021-05-24)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ROC) 谷歌浏览器 Windows 10 台湾省 中华电信回复